开学季到来,留学安全一直是众多家长和学子关心的话题。由于中外存在文化、法律和社会环境等差异,中国学生在海外可能遇到的风险林林总总。例如一个在国内很平常的行为,在国外可能会触犯当地法规;“OK”等手势在有的地方可能有负面含义……轻则不受欢迎,重则可能有人身危险。因此,留学生有必要较早明晰安全风险,培养安全意识。
(资料图)
近年来,海外涉财犯罪明显增加,这类犯罪以攫取财产为目的,主要有偷盗、入室盗窃、机动车盗窃、欺诈、抢劫等。尤其在国外一些治安不好的区域,涉财犯罪甚至明目张胆。
防范偷盗案件,出行时需要保持低调,不露富。防范入室盗窃,可以找入室盗窃犯罪率较低的区域、安装了防盗门窗的房子居住,平时注意锁好门窗,也可以安装报警器和监控。
防范机动车盗窃,一是要注意不在车上放置贵重物品,二是要谨防各类偷车、抢车的犯罪手法,养成上车后先锁门,遇事不轻易下车,下车就要熄火、拔钥匙的习惯。防范抢劫,一是避免夜晚独自外出,二是低调不露富,三是随身带备抢的零钱。一旦遭遇入室盗窃、抢劫等案件,一定要以生命安全为根本,不刺激犯罪分子,舍财保命,之后及时报警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假冒公检法等权威机关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不少。骗子冒充公职人员,编造故事,宣称受害人涉嫌参与违法犯罪,之后通过伪造的网站、公文、证件等获取受害人信任,利用受害人的恐惧心理,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。对于此类诈骗的预防和应对策略是:千万别转账。此外注意信息安全,熟悉诈骗套路,必要时可通过官方联系渠道求证信息真伪。
留学生要实现平安留学,要将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最根本的策略是提升安全素养,它包括以下5个方面:
首先,树立安全意识。在出国前熟悉留学国家、地区常见的安全风险和隐患,有意识地主动规避风险,学会辨识相对安全的时间、地点、人和行为。例如夜间比白天相对危险,特别是凌晨;从地点上讲,没有摄像头覆盖区域、偏僻之处、犯罪率较高的区域相对危险。
其次,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,包括:出入境安全(如知晓禁止携带和限制携带的物品等)、交通出行安全(如明确与国内有明显区别的交通法规)、心理安全(如应对学业和社交压力方法)、预防和应对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、学习中外文化法律差异等。
再者,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。包括利用绳索逃生等消防技能,应对枪击、爆炸、抢劫、绑架等突发情况技能,心肺复苏、海姆立克急救类技能,野外生存技能等。
第四,学生要具备过硬的安全能力。首先是远离风险的能力,即知晓并规避潜在的安全风险;其次是智慧避险的能力,即在风险发生的苗头阶段冷静处置;第三是紧急脱险的能力,指身处险境中,运用安全技能应急处置能力;最后是遇险后修复的能力,即在遇险后,自我调整或借助专业力量促进身心康复的能力。
第五,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。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日常积累。当危险发生时,黄金求生时间很短,如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和应急反应,这需要在练习中熟能生巧。比如开车走路时不看手机;在没有封闭的站台等火车、地铁时,注意防止被挤落;到比赛、演出等公共场所时,第一时间观察好紧急出口和疏散通道等。当习惯成自然,安全就更有保障。
建议学生在出国前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,了解丰富的海外安全知识,保障自身安全是实现留学价值的重要前提。(王学军)
(作者系时分安全创始人、国际安全教育专家)
(责编:李昉、熊旭)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