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挂网中成药品种或在上海迎来集采。
8月1日,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印发通知(下称“通知”),从8月2日起,上海市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(含军队医疗机构)将开展中成药采购品种数据填报工作,最终截止时间是8月9日。据悉,上海中成药集采尚处于医疗机构的报量阶段,暂未公布任何遴选标准或中选规则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上海中成药采购品种涉及已挂网、未挂网两类,集采市场相对竞争充分。具体来看,囊括17个产品组,76个产品。其中,包含血塞通、百令、参麦、金水宝、舒血宁等较贵单品,及血府逐瘀、银杏叶、康复新、双黄连等临床常用品种,涉及昆药、华润三九、雷允上、科伦等多家药企。
对此,医药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,“本次集采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未挂网的昂贵品种首次降价,我认为中药集采规则的制定充分考虑中成药集采质量评价难、独家产品多、竞价议价难等难点,探索制定了符合中成药特点和独特属性的集采规则。随着中成药集采的推进,叠加合理用药、医保控费、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影响,中成药医疗机构市场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,零售药店有望成为新的战场。”
可填报未挂网品种
记者查阅通知发现,此次上海启动中成药集采属于2023年3月全国30省集采的补充。此次上海集采的76个中成药品种相较之前的北京、湖北19省联盟和广东6省联盟的品种互有重叠。上海通过自行组织集采补足后,集采中成药品种数基本和全国其他省份拉平。
采购品种目录显示,血塞通、血栓通、百令、至灵、金水宝、参麦、血塞通、银杏叶、舒血宁、康复新、活血止痛、灯盏花素、小金、血府逐瘀、银杏酮酯、杏灵、丹参、生脉、益心舒、双黄连、肾衰宁均在列。这些品种涉及已挂网、未挂网两类共1800多条中成药产品信息。
据悉,上海此次集采采取的独特的规则是,允许医疗机构在未挂网的品种填报采购需求,如说明合理原因即可参加集采工作。这意味着,尚未在上海挂网的品种有望纳入集采,今后或有更多中成药品种通过集采进入医院渠道。
对此,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位不便具名的药师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,“临床常用的老药是品种竞争最激烈的。这些药效果好,临床使用普遍,组方历史悠久,配方和技术透明,再加上中药具有丸散膏丹剂型不同的特点。往往同一个组方的药,可能有几百上千家生产。挂网品种都是出自于比较知名的企业,而其他合规却较小规模的企业就没有入院机会。比如心血管疾病、肾病等基础常见慢病,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改善生活质量、控制疾病加重。不同患者经济能力又不同,常用药有很多选择才能有更广的市场,每个人都能吃得起药。”
事实上,记者网上检索发现,越是临床常用药这一现象越普遍。以“银杏叶片”为例,目前在上海独家中标的是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的产品,而未挂网的同一产品的数量是297个,包括仲景宛西、康恩贝、安徽圣鹰、江苏晨牌等企业。而血塞通分散片的未挂网产品有138个,双黄连口服液的未挂网品种有107个,就连血府逐瘀丸的未挂网产品有47个。
在此背景下,上海此次给于未挂网企业申报机会,有利鼓励企业加入集采,推动良性竞争。而与此同时,药品价格比拼带来的优势,将促进企业获得医院市场。因此,通知指出,参与本次中成药集采的医院需要结合2022年的历史使用量、临床实际需求量等因素,填报采购需求量与历史采购量差异较大,或未达到历史采购量80%的,应进行数据修正或提交相关说明。
中成药集采成趋势
近年来,中成药集采已经成为大趋势,尽管没有组织国家集采,但省级的集采频繁发生。根据国家医保局的部署,到2023年底,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,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,化学药、中成药、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。如今2023年已过半,各省均在加紧完成任务指标,显然上海也不能例外。
回顾此前中成药集采历程,2021年12月21日,湖北领衔的19省市地区实现中成药首次大规模集采。彼时,采购目录涉及17个产品组共有157家企业、182个产品参与。通过现场竞争,有97家企业、111个产品中选,中选率达62%,平均降幅42.27%,最大降幅82.63%。据悉,这是在药品和器械以及多个专项采购之外,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成药集采。
随后,2022年4月8日,广东“接力” 湖北开启中成药集采。此次共有124家生产企业中选,56家生产企业进入拟备选名单。白云山、神威药业、香雪制药、天士力、科伦药业、盘龙药业、以岭药业、华润三九等企业均有产品拟中选。企业、产品的拟中标/备选率分别为63.27%、62.67%,中标品种整体平均降幅为56%,最高降幅为99%,最低降幅为1%。
而后,2023年6月21日,湖北牵头30省市中成药联盟集采,共涉及16个品种,63家企业、68个报价品种中选。根据全国中成药联合办公室发布的数据,多个药品中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,药品最高降幅98%,药品平均降幅49.36%。30省(区、市)联盟地区年度采购金额测算,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45亿元。
分析上述集采降价数据,史立臣认为,“在医院内市场的价格辐射影响下,未来中成药整体价格或呈下降趋势。但总体来看,中成药集采的共性在于相较前几轮的化药集采降价幅度更加温和。”
但对企业而言,眼下的中成药集采带来了新一轮考验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的中药材品种,70%—80%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,且涨幅尚未放缓。记者采访时发现,一些地区或因为洪水存在药材供货异常。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:“当集采降价,遇上中药材飞涨,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有待重构,后续如何拆招事关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。”
(文章来源:华夏时报)
关键词: